造成高校修缮工程审计的原因有哪些?
龙腾造价 l 2018-09-14 15:39:27
造成高校修缮工程审计的原因有哪些?在一般情况下,修缮工程完工后,由高校审计部门对该修缮工程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但对工程量较大、结构较复杂或者是专业性更强的修缮工程项目,一般由审计部门委托社会中介审计机构(以下简称审计机构),对该修缮工程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修缮工程项目具有建设周期短、涉及部门多等特点。高校审计部门一般采用事后审计的方法,然而对于个别技术性较强、资金投入较大,工艺较复杂的专业修缮工程项目,事后审计难免有些捉襟见肘,因此在对工程进行结算审计时,审计部门不能较好的对投资效率和风险进行防控。基于上述情况,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据笔者了解,绝大多数的高校内部修缮工程审计很少采用事前和事中审计,这样就造成工程审计困难的局面。
1、施工单位问题
由于修缮工程造价低、利润少、工期短等原因,施工资质等级高的施工企业很少参与高校的修缮工程。高校的修缮工程主管部门只能选用施工资质等级较低的施工单位或一些挂靠的施工队伍,这些施工单位不仅管理不规范,最主要的是缺少正规的预算部门或无专业的造价预算人员,造成在结算时费率取费不准确,定额套用不规范,增加校方审计部门的工作量,降低审计效率。同时,审计部门与施工单位就定额的选用和取费问题相互扯皮。
2、高校工程主管部门的问题
(1)部分高校修缮工程主管部门配备的专业工程人员不足,造成一人多岗,其专业技术能力不能满足该岗位的要求,本应重点严控的却被忽视,本应重点关注的却被漏掉,其专业敏感度较低,发现问题时不能及时沟通,增加修缮工程在管理方面的风险,给后期工程结算审计造成一定影响。(2)工程主管部门对工程项目的了解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其不能履行对修缮工程的初审职能,审计部门就承担着审核与审计双重任务,导致审计时间延长,工程项目造价风险增大。(3)在高校中,修缮工程主管部门主体界定模糊。大部分高校由后勤处或基建处作为工程的主管部门。但在高校内部,存在着个别学院主动或被动的将本学院的修缮工程项目进行委托施工的现象。这样就造成所签的合同不规范,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到位,在结算时使校审计部门处于被动的局面,降低了审计效率,严重的会给学校造成资金流失的后果。
3、审计人员数量问题
高校的审计人员相对较少,每年的修缮工程量多则上百项,少则几十项,然而工程审计岗位一般配备1-2人,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有更高的技术能力,例如审计人员要熟知土建、修饰装修、安装、电气设备、给排水、市政等工程施工特点。个别修缮工程涉及到事前和事中审计的,无疑也加重审计人员的工作强度。
4、审计定位问题
从2006开始,在国家相关制度的指引下,各高校纷纷加大宣传全过程审计的概念,混淆了审计与管理的界限,并且误传为“只要进行全过程审计,就能发现建设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错误做法,并可以及时纠正。”这就造成了工程主管部门将内部审计部门推到最前线,让内部审计部门参与决策或被迫参与决策,这种做法在修缮工程中依然有所体现。
5、社会中介审计机构与学校的利益发生冲突问题
就某一项修缮工程而言,审计机构应该从学校的利益出发,从而开展工作,审计机构可以从审减额中获得更多的审计费,同时审计部门可以多为学校节省修缮工程资金的投入,二者有着同一目标。但如果审计机构有与本工程审计相关其他方面的资金来源,让其获取的利益大于审减额带来的利益时,或者对待一个审减额并不大的修缮工程审计时,审计机构不一定会为这个共同目标努力,学校的利益就会得不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