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相关部门的政企合作团队进行了一项特殊的测试。
测试中,在萧山区市心南路附近待命的120急救车司机倪师傅,接到了7公里以外的求救电话。他沿着市心路一路往北开,经过了21个红绿灯路口,几乎一路绿灯到达求助点。据统计显示,在这一路上通过的21个路口,倪师傅总共节省854秒,差不多是14分钟。
而这一路绿灯背后,是一套叫“城市大脑”的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由13家高科技企业的人工智能科学家共同构建而成。在“城市大脑”的运作中,为了避免倪师傅的车堵在红灯口或是遇上堵车,它进行了一系列精密的计算。基于沿路布控的交通摄像头,系统把拍摄到的视频自动转化为数值,采集最近两三个路口车辆排队长短情况,计算出多久可以将它们排空;并根据计算出的结果,自动调节交通信号灯,保证倪师傅在经过该路口时,信号灯是绿灯,且前方没有排队的车辆。
这是一套非常精细的调度系统。为了保证救护车开到时,前序通行车辆已经驶离,在接收到报警信息那刻开始,它已做了秒级的分析判断,精细到沿途路口什么时候开绿灯,开哪个路口的绿灯,对路口进行提前排空。同时,监控视频根据救护车GPS定位,始终跟踪救护车行驶。指挥中心的终端大屏,会帮助交警把控急救的实时进展。
这是杭州“城市大脑”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它原计划是让数据帮助城市来做思考、决策,将杭州打造成一座能够自我调节、与人互动的城市。萧山区市心路是城市大脑交通模块的试点区域,经过一年的准备和反复测试,“城市大脑”通过智能调节红绿灯,道路车辆通行速度平均提升3%~5%,部分路段提升了11%。
据了解,作为试点区,“城市大脑”在萧山区落地有四个场景:特种车辆(120、110、119)优先调度、在线信号控制优化、重点车辆精准管控,以及异常事件主动感知。
优先调度意味着什么?以倪师傅开的120急救车为例,阿里云萧山“城市大脑”架构师张鸿飞解释,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120救护车、110警车、119消防车等城市应急车辆,背后是交通、公安、医疗、消防等不同部门的协同工作,需要打通各部门间的系统。“120难叫、急救晚到是很多城市面临的难题。尽管法律赋予救护车优先通行权,但受‘车多路少’的现实条件约束,在拥堵情况下,即使驾驶员想避让,但没有条件,就算避让也易引发碰擦等次生事故。”张鸿飞表示,“城市大脑”首先要打通的是交通和救护车急救点数据,一旦急救点接到电话,“城市大脑”就会实时计算,自动调配沿线信号灯配时,为救护车规划定制一路绿灯的生命线。同时,监控视频根据救护车GPS定位,始终跟踪救护车行驶。而这一切都能通过一块终端大屏展示给指挥中心,把控急救的实时进展。
“打开路口绿灯,人工就可以完成,但简单‘打开绿灯’没有考虑其他车辆的通行情况。特种车辆优先调度,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精细的调度系统,是在接收到报警信息时即做了秒级的分析判断,精细到沿途路口什么时候开绿灯,开哪个路口的绿灯,对路口做提前排空,救护车开到,前序通行车辆也已驶离。”这意味着,倪师傅开车比原来更快,而且不影响其他方向的车辆通行。
“城市大脑”1.0已经正式发布,接管了杭州市128个信号灯路口,试点区域通行时间减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时间节省了4.6分钟。在主城区,城市大脑日均事件报警500次以上,准确率达92%;在萧山区,120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缩短一半。“从感知到应用、控制和服务,100%通过人工智能而不需要人工干预。”在试点的一年时间里,交通管理的经验被逻辑和规则化,这是人工智能取代人工的前提,现在这些都已经实现。
除公安、消防、医疗各部门的报警信息外,“城市大脑”还能通过视频识别等智能技术主动发现路面事故,触发相关指挥中心报警,立即调配资源以最快的速度前往现场。
2016年10月13日,杭州市政府推出“城市大脑”智慧城市建设计划。按照规划,“城市大脑”将首先把城市的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部数据化,连接城市各个单元的数据资源,打通“神经网络”,并连通“城市大脑”的超大规模计算平台、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交换中心、开放算法平台、数据应用平台五大系统进行运转,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城市大脑是支撑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全新基础设施,其核心是利用实时全量的城市数据资源全局优化城市公共资源,即时修正城市运行缺陷,实现三个突破:第一是实现城市治理模式的突破,提升政府管理能力,解决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实现城市治理智能化、集约化、人性化;第二是实现城市服务模式的突破,更精准地随时随地服务企业和个人,城市的公共服务更加高效,公共资源更加节约;第三是实现城市产业发展的突破,开放的城市数据资源是重要的基础资源,对产业发展发挥催生带动作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时隔一年,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认为,城市大脑是“杭州献给世界城市发展的礼物”。王坚在云栖大会举例,修更多的路是以往城市用来解决交通拥堵的办法,这其实是上世纪的思路。而未来,“城市大脑”将成为城市新的基础设施,利用数据资源来解决问题。在杭州,城市大脑每15分钟就能根据摄像头数据调节红绿灯资源,对道路和实践资源再次分配,让老百姓早一点回家。
新型智慧城市不是钢筋水泥的堆砌,不是智能化技术的叠加,更不是办事柜台的线上化,重要的是以人为本,有情怀、有温度的制度和服务。“用更少的时间来等待、用更多的时间来生活”,新型智慧城市正在让我们的城市生活变得更加美好